您好,歡迎來到杭州特奧環(huán)??萍加邢薰?!
在電子制造行業(yè)中,一個不容忽視的嚴峻挑戰(zhàn)便是潮濕對電子元器件的潛在危害。隨著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,越來越多的高精度、高性能電子元器件被廣泛應用于各類電子設備中,這些元件對環(huán)境的敏感性也日益增強,特別是潮濕環(huán)境,已成為影響電子元器件質量與可靠性的一大元兇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干燥包裝技術及其在保護潮濕敏感性元件(MSD, Moisture Sensitive Devices)方面的應用,同時解析IPC-M-109標準對于指導這一領域實踐的重要性。
一、潮濕的危害機制
潮濕氣體一旦滲透進電子元器件內部,便會在多個層面引發(fā)問題。首先,內部電路可能會因氧化腐蝕而發(fā)生短路,直接影響元件的電氣性能。更為嚴重的是,當SMD(表面貼裝器件)的吸濕度達到0.1wt%時,在后續(xù)的組裝焊接過程中,高溫環(huán)境會使元件內部的潮濕氣體急劇膨脹,產生足以破壞封裝結構的壓力。這會導致塑料封裝與芯片或引腳框之間的分離(脫層)、線捆接損傷、芯片損傷,甚至產生不會延伸到元件表面的內部裂紋,這些損傷往往是致命的,會直接導致元件失效。
二、干燥包裝技術
為應對這一挑戰(zhàn),干燥包裝技術應運而生。該技術通過將潮濕敏感性元件與去濕劑、濕度指示卡和潮濕敏感注意標貼一起密封在防潮袋內,構建了一個相對干燥、穩(wěn)定的微環(huán)境。去濕劑能夠有效吸收袋內的水分,保持低濕度水平;濕度指示卡則用于監(jiān)測袋內濕度的變化,確保包裝的有效性;而潮濕敏感注意標貼則提供了關于元件的貨架壽命、峰值溫度、開袋后的暴露時間、除濕要求等關鍵信息,為操作人員提供了明確的指導。
三、 IPC-M-109標準詳解
面對潮濕敏感性元件使用的不斷增加,特別是像薄的密間距元件和球柵陣列這樣的高級封裝形式,制定統(tǒng)一的標準顯得尤為重要。美國電子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(IPC)和電子元件焊接工程協(xié)會(JEDEC)共同研究制定了IPC-M-109標準,旨在統(tǒng)一并修訂之前的IPC-SM-786和JEDEC-JESD-22-A112標準,為潮濕敏感性元件的防護提供更加全面、準確的指導。
IPC-M-109標準詳細規(guī)定了不同潮濕敏感水平(MSL, Moisture Sensitivity Level)的元件在拆封后的環(huán)境暴露條件和相應的車間壽命。例如,MSL 1級的元件在小于或等于30°C/85%RH的環(huán)境下暴露時,沒有車間壽命限制;而MSL 2級元件在相同溫度下,但濕度降至60%RH時,可享有一年的車間壽命。隨著MSL級別的提高,元件對潮濕的敏感度也隨之增加,相應的車間壽命則大幅縮短。特別是MSL 6級元件,不僅要求嚴格控制暴露環(huán)境,還必須在使用前進行烘焙處理,并嚴格遵循標貼上規(guī)定的時間限制進行回流操作,以確保元件的可靠性。
四、 非IC元件的潮濕防護
值得注意的是,潮濕的危害不僅僅局限于IC類電子元器件。印刷電路板、繼電器、硅晶體、陶瓷器件、液晶器件、石英器件、光電器件、紅外與激光器件、連接線、接插件等多種非IC元件同樣面臨著潮濕的威脅。IPC-M-109標準雖然主要針對IC類元件,但其原則和方法同樣適用于非IC元件的潮濕敏感性評估與防護。制造商應根據元件的具體特性和應用場景,結合標準中的指導,制定合理的干燥包裝策略和車間操作規(guī)范,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潮濕對元器件的影響。
五、 實踐中的挑戰(zhàn)與對策
在實際操作中,實施干燥包裝技術和遵循IPC-M-109標準面臨著諸多挑戰(zhàn)。首先,確保所有相關人員充分理解并嚴格執(zhí)行標準是關鍵。這要求企業(yè)加強培訓,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和操作技能。其次,防潮袋的密封性、去濕劑的有效性、濕度指示卡的準確性等都需要定期檢查和驗證,以確保包裝系統(tǒng)的完整性。此外,隨著電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和復雜化,對干燥包裝材料和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需要不斷創(chuàng)新和改進。
六、 結語
綜上所述,潮濕對電子元器件的危害不容忽視,而干燥包裝技術和IPC-M-109標準的實施則是應對這一挑戰(zhàn)的有效手段。通過科學合理地應用干燥包裝技術,結合標準的指導,可以顯著降低潮濕對電子元器件的影響,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。未來,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標準的持續(xù)完善,我們有理由相信,電子元器件的防潮防護將變得更加高效、可靠,為電子制造業(yè)的發(fā)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。